參見:長白山
長白山是一座休眠火山。在1702年火山噴發後,長白山主峰山頂形成了盆狀的火山口。天池便是火山口積水形成的湖泊,成橢圓形,水面海拔2194米,面積為9.165平方公里,周長14.4公里,水深平均204米,最深373米。水量為19億5,500萬立方公呎,相當純淨,無高等生物。由於海拔高加之所處緯度也高,湖水溫度終年較低,夏季只有8-10攝氏度,冰期也較長,從11月到次年6月中旬長達7月。冬季湖面冰層很厚,可達1米左右,天池周邊岩壁陡峭,高峰林立,高大的長白山火山體成為太平洋海洋氣流和西伯利亞大陸氣流的屏障,迫使兩股氣流上升並在火山口附近交匯,造成長白山的降水量和相對濕度都比山下高很多。
天池雖然降雨量充沛,且水質純淨,但鮮有魚類出沒。有分析認為夏季天池涼爽短促,冬季嚴寒,冰封期長,水中含氧量極低,且周遭岩石裸露,植被稀少,天池不具備魚類生存條件。但參照2010年11月25日-26日的《走進科學》中長白山自然博物館朴館長所描述,自從80年代末開始就已經有魚類出現,有的長達50厘米,例如「花羔紅點鮭」,但由於長白山天池為中朝共同擁有,所以不排除朝方做魚類水質相存活實驗而將魚類養放於天池中的可能。
被冰雪覆蓋的天池
6月凍結的天池
8月的天池
鄧小平題詞